上周做为浙江省的领队,带队参加了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骨干培训者高研班。四天培训日程安排紧凑,期间也利用这一时机和省内、国内的一些同行做了一些交流,收获不少,对于接下去要在省里实施的“提升工程”推进也有不少启发。
了解即将要全面启动的能力提升工程很久了,从去年的工程规划,到后期的标准征求意见,再到后来浙江省工程推进的规划,都一直在关注在参与,就我个人参与这项工程的认识来说,总的感觉,愿景很好,实施的总体路径也有,所缺的是将培训运作体系各个环节衔接、联动,有效动作的综合解决方案,套用我在翻译《剑桥学习科学》手册时的一个译句句式,就是”尽管我们对它已经知之甚多,但是实践起来还是困难重重“。我估计每个省的项目办或是机构的同行,在设计、规划这个工程的项目中应该也会有类似的体会。这一次培训中,有不少的专家、同行又做了诠释,以及项目规划思路的讲解,有的还提供了在”国培计划“类似项目中的实践案例,看着这是最受益的地方。
其次,这次培训也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很多都是技术应用中的能手。在未来各省工程推进过程中,这些人也都将是各个省的种子教师和核心力量,在面授培训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这个共同体表现了对这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也通过多种沟通方式交流观点、分享资源,我觉得这个参与共同体的过程,其实也是拓展此次培训主题的重要延伸,甚至可以说在未来的推进实践中,这种非正式的交流与学习往往在价值上更大。
另外,也有一些闲杂的想法。首先从总体推进思路的角度来谈谈,此次的工程在顶层设计上与总体思路上应该可以说简洁明了,条线分明。这是专家委员会过去一年辛苦工作的结果,应该予以高度肯定。这里要说的是,在具体实施方法的设想上,可能对于现实的困难还是考虑得少了一点,当然从政策的角度来说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得这么的细,毕竟这之中还有大量培训机构的专家在设计。有效的混合式培训,绝对不仅仅是线上的学习与几天的面授叠加之后的,也不存在绝对的所谓”N上N下“的套路可以搬用,教育问题的很大特点在于它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你在某个项目某个区域的成功实践换一个情境未必就适用,在这个问题上”你的成功不可以复制“,怎么把线上由机构提供的培训项目与线下的校本、区域实践有效整合,对于届时参与、主持的骨干培训者而言,应该是又一个完整的培训方案的设计过程,哪些主题、哪些活动适合线上,哪些适合线下,怎么建立起在线团队,又怎么进行质量监控,这对于参与培训的大多数学员而言,还是很有挑战的。其次从这个培训主题与需求的适切性角度来看,这次的培训主题还是比较多的,国家的标准就列出了27个培训课程,一些省市(比如浙江),在数量上更有突破,有的省市还提出了分层思路,要规划、设计好这样的培训项目,难度还是挺大的。可能在这个问题的表述上,我是不自觉地回到自己作为省里工程规划参与者的角色来考虑了,骨干培训者届时可能只是涉及其中具体的一个主题,那不会存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