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推介优秀教育软件与资源,分享技术应用技法

0%

新浪潮与定风珠:关于核心素养变与不变的一点思考

去年,有一个文件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那就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国内众多知名师范院校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合作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相关的,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三个维度的12个核心素养。文件一出,就被教育界人士视为导引我国未来学校教育走向的纲领性文件。传媒界也不吝赞词,称其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核心”。

当然,也正如教育领域中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一样,“核心素养”的提出,也让一些老师感到迷茫甚至恐慌。曾有一位老师跟我吐槽,说他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担心这只是教育中的一波浪潮而已。 应当说,“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教育总是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服务的。然而,时代在变,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关键任务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你不妨看看,我们现在出门不带钱包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衣食无忧就可以体会到了。这一切反映到育人目标上,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呼应。

其次,从“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来看,实际上它也不是对以往倡导的“素质教育”等主张的颠覆,也就是说在教育的终极任务即服务国家人才战略这一点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核心素养”的提出一方面是对过去教育主张与发展目标适应新时代的更新版本,并在内容与导向上结合时代特征做了侧重与明确。当然,它同时也对过去素质教育推进实践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反思与完善。

当然,我们不能怪前面提及的这位老师,的确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确也有这类追风的倾向,会有一些事物随着行政的推动、专家的引领像浪潮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又归于无形的。就以教育信息化领域为例,现在微课、慕课这类的实践热火似天,但又有谁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同样由管理部门与专家力主推动的博客、Moodle呢?是否在今天,博客就失却了当初的教学反思、叙事研究的功能,Moodle也无力支撑今天的网络教学应用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用上述这些来类比凝聚众多专家,耗时数年研制的“核心素养”并不恰当。但在我想表述的问题上有共通之处,即在新事物的“形”和“神”的把握上。

教师是各项教育改革推进的直接发动者,也是影响改革成效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每一位教育从业者,一方面我们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与心态,去迎接教育乃至社会生活中涌现的众多新事物,但在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深入的学习与透彻的理解后寻找这些事物之间内在的逻辑脉络。形在变,但教育为国家发展培育人才的根本任务不变,它的神不会变。 在未来,可以想见还会有更多的新事物出现,作为教师,只要记住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发展培养适应其时代所需的人才这一主旨不变,对于理解那些新出现的浪潮也就容易了,这就好像拥有了《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代神话故事的定风珠一样,不会被那风尘迷了眼,乱了脚步。

说明:本文是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邀请,就其2017年8月杂志撰写的刊首语,在本期杂志同时也会有华南师范大学徐晓东教授和我关于“核心素养”的一个对话,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关注一下。